“何故我国,因有边远地方。西域都护府、安西都护府、北庭都护府等一处处考古遗址,见证着历代中心王朝对新疆区域的统辖;奇台县唐朝墩古城唐代院子、唐至回鹘和元代的梵宇、景教寺院和高昌回鹘至元代的罗马式公共浴场等的发现,表现了当时中西文明交流的茂盛。”11月23日,在乌鲁木齐举办的“我国新疆的前史与展开:我国历代中心政权管理新疆区域”学术研讨会上,中心民族大学边远地方考古研讨院院长魏坚做的《考古学视界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成与展开》宗旨讲话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。
在承受记者专访时,魏坚表明,他与新疆考古有近30年根由。1995年,时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讨所副所长的他第一次来到库尔勒,参加楼兰考古的学术会议。两年后,他参加了西北大学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考古开掘项目。2013年和2014年,他带着团队和新疆同行一同在阿勒泰、伊犁进行考古调查和开掘。“这些年,新疆考古开掘取得了十分丰盛的效果,比方说汉唐军政建置系统考古在天山南北亮点纷呈,实证了中心政府对西域有用的统辖和管理。”他说。
2018年至今,魏坚带领团队与新疆文物考古研讨所的同行一同,联合对奇台县唐朝墩古城展开了接连7年的考古开掘。在根本厘清唐朝墩古城城址形制布局和时代序列的基础上,考古人员清理出唐代经高昌回鹘时期至西辽和元代的各类遗址,出土了很多陶器、瓷器和不同时代风格的岩画等什物遗存。
“本年,咱们首要清理了城址中心梵宇周边遗址,发现了梵宇山门、配殿及厢房等修建,进一步明晰了梵宇遗址的布局结构和前史沿革。”魏坚说,此外还在城址中部及东部发现3处房址,房址的开掘,使他们对城内各区域的功用差异有了更明晰的知道,也为讨论城址的布局结构和文明内在供给了新的头绪。
“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,印证了天山北麓自唐代至元代多民族交融、多宗教共存、多文明兼容的前史事实,更为研讨和阐释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交流、多民族交融的大一统格式构成和展开进程等问题,以及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的构成与展开过程,供给了生动而坚实的什物材料。”魏坚说。
怎么加强文物保护使用,让更多人在接触前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共同魅力,是魏坚一向考虑的问题。“在我国考古学迎来百年展开的今日,考古工作者更应该发挥考古学以什物材料研讨为手法的利益,透物见人,从理论与实践中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的深入内在,掌握史学研讨的新方向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供给理论与实践支撑。”魏坚说。(贾春霞)